top of page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第十世貢噶仁波切 2015 年 11 月香港弘法之旅 香

 

灌頂法 會功德主 EMPOWERMENT PUJA SPONSOR

(2015 年 11 月 15 日)

利益 :護持正法 護持正法 、廣 植福田 、供養三寶 供養三寶 、普

贊助表格 Sponsorship Form

最新消息

各位法友:

藏文化藝術精湛豐富,是集佛學與美術於一體的藝術,而最具代表性的是唐卡、沙壇城、金剛舞蹈等傳統藝術。殊勝因緣驅使下,本中心會於七月 ,帶領大家進入一個照亮內心的旅程 “A Journey to illuminate the mind” ,從印度、尼泊爾引進此三項藏文化藝術,讓大家能加深領會及認知其精采豐盛的意義及內涵。同時亦想透過此次活動,推介藏文化藝術,讓大家認知它與佛法和靈修訓練的緊密關連。

在殊勝機緣和合之下,獲得尼泊爾次仁藝術學院及祥寧仁波切精心揀選並借出珍貴唐卡給予是次展覽。次仁藝術學院亦會派喇嘛來港製作金剛薩埵沙壇城,讓大家認知壇城之美及涵意,同時亦可藉此給予本地及大家加持及祝福。最後,會由印度札西炯第九世唐祖法王的康巴噶寺35位僧眾們主持蓮師金剛舞法會,為七月份的活動 (一個照亮內心的旅程)劃上完美的結局。

7月2至12日 唐卡暨沙壇城展覽 (中央圖書館)
7月24至26日 蓮師金剛舞法會 (修頓室內體育館)

現在,活動的籌備工作,如高速火車在全速前進中。然而只憑一己之力與願,對於推動及承辦活動,是非常有限與渺小的,所以仍須依靠大家的護持與幫忙,才能成就圓滿這兩個文化活動。

無論是護持一位來港參予金剛舞法會的僧眾、或護持唐卡來港展覽, 都是大家結善緣、積聚功德的機會,與此同時大家亦成為 (讓大眾欣賞獨特文化藝術) 的支持者之一。

願大家一起以行動與善心去協力護持今年七月份這兩個極具意義的文化活動。

護持活動的贊助表. 可於 www.dharmadhatu.info 下載。

若有查詢,請聯絡28505528 / 98201128

感恩隨喜。

吉祥香巴大乘林敬啟

  • 唐卡暨沙壇城展覽
    (2015年  7月2 至12日)

  • 第九世康祖法王香港弘法之旅暨蓮師金剛舞法會

      (2015年  7月16 至30日)

唐卡

唐卡簡介

 

唐卡 (藏文: Thang-ka ) 興起於西元八世紀,是藏傳佛教獨特的一種藝術形式。

「唐」 藏文的意思是平坦,而「卡」是教義的意思。 簡言之,唐卡是一種平面藝術,在平坦的紙面或布料上,將佛陀的教導立體化,自然直接地表達給修行的虔誠佛教徒。唐卡繪畫被稱為「身、語、意」的繪畫,身是用作繪製唐卡,語是用作念誦咒語,意是用作觀修本尊。

 

由於唐卡具有方便攜帶與收藏之優點,並相當有利於佛教教義的推廣。唐卡是佛教徒的修行所依物,僧侶與居士會在繪有個人修持之本尊與護法前,依循其密咒儀軌訓練觀想,讓個人修持的能有所提升。就廣大的佛教徒而言,繪有諸佛及菩薩題材之唐卡,通常會供奉於寺院中或開示法會場地中,讓大眾認識諸佛,進而宣揚教理傳達佛法。因此,唐卡在藏傳佛教之推廣與宣揚上,是非常重要之傳法媒介。

 

西藏唐卡構圖嚴謹,均衡、豐富,畫法主要有工筆重彩與白描為主,其內容大致可分為:

一、佛、菩薩

二、佛傳或佛本生故事

三、密宗本尊

四、觀音度母

五、護法

六、上師、大成就者

七、藏族歷史及歷史人物

八、壇城佛塔

 

唐卡畫派

 

根據歷史背景與時代風格,可將後弘期以後到現在的唐卡風格略分為「外來影響期」(11-15世紀)、「本土畫派興盛期」(16-18世紀早期)、「畫派混淆與地方風格期」(18世紀中期-20世紀初)等三個時期。

 

唐卡形式

 

筆繪唐卡,  緙絲唐卡, 刺繡唐卡,  織錦唐卡, 貼花唐卡, 版印唐卡

 

藏傳佛教顯密兼重,而其中密乘的的修持包括對本尊的觀想等內容,唐卡即是能輔助行者觀想修持的所依物。因此唐卡中佛菩薩的形貌、顏色、法器、手勢、坐勢,以及背景,都必須依照嚴格的造像度量規矩來繪製,這樣才能圓滿體現佛菩薩本尊的聖相,讓信眾毫無錯謬地進行觀想,讓修行的境界得到增長。

 

 

弘揚佛法之用

 

由於在西藏地區有許多的遊牧民族信眾,弘法的僧侶因應信眾住處經常變動的情況,攜帶方便收藏及展示的唐卡,唐卡因而自然成為最方便之弘法物品。

 

修行之用

 

信眾家中若有佛堂或佛龕,通常會掛起佛菩薩的唐卡以所日常禮拜供養之用。而密乘修行者亦會為自己主修之法門本尊定製唐卡,作為觀想之所依,依靠上師的指引逐循漸進地次弟修行,最終證得圓滿佛果。

 

莊嚴之用

 

藏傳佛教的虔誠信徒,常常以布施之心聘請唐卡畫師,繪製唐卡供奉於寺院或佛堂之中,或繪畫於佛寺牆壁之上,以作莊嚴佛寺之用。

 

教學之用

 

西藏藏醫有大量醫藥唐卡,記載著各種的藏醫教理精華,作為輔助教學之用。

藏傳曼陀羅沙壇城

 

曼陀羅 = Mandala 的音譯 = 壇城 = 聚集 = 諸佛菩薩聚集的空間。

 

壇城沙畫藏語: dul-tson-kyil-khor,意思是「彩粉之曼陀羅」。2500 多年前,釋迦牟尼佛曾親自教導弟子製作沙壇城。自此,這精緻絕倫的宗教藝術,歷代相承毫無間斷。公元八世紀,師君三尊將佛教由印度傳到西藏,繪製沙壇城的技藝就一直保存至今。

 

曼陀羅一詞的意思是「圓輪具足、聚集、壇城」,在最中心處是圓形的圖像「圓」,其外是由小到大的同心圓環「輪」,形成圓輪具足;而聚集更是曼陀羅的中心思想,說明在曼陀羅中聚集著眾多的佛與菩薩,而壇城是說明它的結構是類似壇場的建築物。整個曼陀羅是諸佛與菩薩所處的世界的建築藍圖,也可說是宇宙萬物所居住世界的縮影。

 

曼陀羅沙壇城選用特殊細沙砌成。由於沙是構築世界最基本的元素,沙壇城難建而易毀,美麗而脆弱,轉眼就消逝,最能體現諸法「虛幻無常」的空性本質。所用的白沙,一般而言包括藍、黃、紅、綠、白五種基本顏色,對應著五方佛及五智。

 

沙壇城的製作需要數名乃至數十位訓練有素的喇嘛合作方能完成。製作之前,喇嘛會先在臺座上畫好垂直線、對角線、圓形等幾何圖案,作為構圖的定位基礎。然後描畫輪廓線,再從中間開始繪製,逐漸向外。每一個步驟,都遵從佛陀所傳的密續經典去如法制作,至今不變。製作沙壇城的喇嘛,都經過非常嚴格的訓練,須牢記每一細節,不可自由創作。

 

繪製壇城是一個艱辛而細緻的過程,喇嘛要戴著口罩,將預先磨成小顆粒狀的沙子放到特製的錐形容器中,通過或輕或重的敲打控制流量,將沙子漏在白描壇城圖上。細細堆砌、勾勒,而且要全神貫注、一絲不苟,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廢,依尺寸不同,需費時數日到數月不等的時間。借助沙粒為媒介,將佛教意義表露無遺。無論是中間的佛菩薩,或是周圍的生靈與雲彩,和諧地構成了一個圓滿的世界。整個畫面一氣呵成,喇嘛們完全將他們心中特有的世界觀,以熟練準確的技巧表達出來。創作的整個過程也契合了曼陀羅存在的意義。這個沙制的壇城在完成及法會過後,將會被分解。分解過程是從外層的沙驅散向內層,代表一切老死後又回到了心中本初的狀態。另外亦表達出事物的無常和空性本質。

 

收集起來的沙子會分成兩部分,一半分發給參與儀式的信徒;另一半則灑入附近的河流中,讓流水帶著祝福流向大海,進而傳到全世界。

bottom of page